如何寫賒購商品的分錄
賒銷商品的會計分錄
借方:應收賬款(含稅銷售收入)
貸款:主營業務收入(不含稅銷售收入)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銷項稅額)
收回付款后:
借方:銀行存款(含稅收銷售收入)
貸:應收賬款(含稅銷售收入)
月末結轉賒銷商品成本;
借方:主營業務成本
貸款:庫存商品
賒銷和賒購時增值稅如何計算?
[參考示例]
2017年8月,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一批貨物,不含稅價5萬元,適用稅率為17。B公司當月收到貨物。雙方簽訂了當面合同,約定B公司于2018年2月向A公司支付全款,A公司收到款項后向B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A公司的會計處理
根據惠[2017]22號)第五條規定,企業與客戶簽訂的合同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企業應當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的控制權時確認收入: (一)合同各方已認可合同并承諾履行各自的義務;(二)合同明確規定了與轉讓商品或提供服務有關的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三)合同有明確的與轉讓貨物相關的付款條款;(4)合同具有商業實質,即合同的履行將改變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分布或金額;(五)企業因將商品轉讓給客戶而有權取得的對價很可能被收回。
甲、乙雙方簽訂的信用銷售合同符合上述條件。甲公司已將該商品所有權的法定所有權、實物、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乙公司,乙公司已接受該商品。根據財會[2017]22號文件第十三條規定,乙公司已取得該商品的控制權,甲公司應對該項業務確認收入。
根據《財政部關于修訂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通知》的規定,賒銷貨物時,增值稅負債發生在合同約定的付款日當天。但甲公司在發出貨物時,有義務在以后繳納增值稅。該義務不是由未來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而是屬于當期義務,因此應當為該義務確認一項負債。
此外,《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匯〔2016〕22號)規定,企業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確認收入或利潤的時間早于按照增值稅制度確認其增值稅納稅義務的時間的,應當將相關銷項稅額計入“3354應銷項稅額”科目,再轉入“3354增值稅應納稅額(銷項稅額)”或“3354應納稅額”進行簡易計稅。因此,甲公司應對該業務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借方:應收賬款58500
貸款:主營業務收入50000元。
應交稅費:——;要注銷的稅:8500。
B公司的會計處理
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的規定,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并預期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因此,B公司應將賒購方式下已驗收入庫的貨物確認為資產。那么,在A公司已經將未來應繳納的增值稅確認為負債的情況下,B公司是否應該將未來可抵扣的增值稅確認為資產?
財會[2016]22號文件明確,賒購企業需要按照貨物清單或相關合同協議估算的價格,在月末暫不核算增值稅進項稅額。下月初,原預計入賬金額將用紅字核銷。此后,財政部的解釋也強調,已驗收入庫但尚未取得增值稅抵扣憑證的貨物,預計入賬時,預計入賬金額不包括增值稅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購買勞務、服務但尚未取得增值稅抵扣憑證的,比照辦理。B公司應制作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11年第34號公告)的規定,企業當年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取得,企業預繳季度所得稅時,可暫按賬面金額入賬;但在最終結算時,應補充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因此,如果該批貨物在2017年已經收款并已進入成本,但B公司在次年5月31日前仍未取得發票,則應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以后取得發票時,按照《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2012年第15號公告)追溯到2017年稅前扣除。
本文介紹了如何寫賒購商品的分錄,可供實際會計工作中類似業務借鑒。提醒大家,會計工作千頭萬緒,復雜多變,一定要定期學習知識,充實能力。如果有必要的話,建議你可以來唐王了解更多。
賒銷和賒購的區別是什么?
答:“賒銷或賒購”在企業日常生產經營中經常發生。這種交易是以信用為基礎的。買賣雙方簽訂購買協議后,賣方要求買方拿貨,買方根據協議在指定日期以付款或分期付款的形式支付貨款。簡而言之就是先拿貨后付款的一種買賣形式。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買方A從賣方B處購買商品,沒有付款。這筆生意,對買方A來說,是賒購,對賣方B來說,是賒銷。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賒銷和賒購的財稅處理。
2017年1月,某增值稅納稅人與買方簽訂賒銷合同,銷售貨物117萬元(含稅),成本90萬元,約定2018年1月收取價款。那么2017年1月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應收賬款117
貸款:主營業務收入100
應交稅金——待核銷稅金17
借方:主營業務成本90%
信用:庫存90件
2018年1月收到款項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確認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借:應交稅費——待核銷稅費17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
同時:
借:銀行存款117
貸:應收賬款117
對于買方來說,已經驗收入庫但尚未取得增值稅抵扣憑證的貨物,需要按照貨物清單或相關合同約定中的價格估算進行核算,不需要核算進項增值稅。信貸買方的財務處理如下:
2017年1月:
借方:庫存商品——估計100
貸:應付賬款100
但我們不建議下月核銷,否則存貨投入加工或銷售后,存貨的期末余額將為紅字。
2018年1月:
借:應付賬款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17
或:待認證的進項稅
貸款:銀行存款117
相信大家都應該掌握了“賒銷和賒購有什么區別”的小知識。賒銷和賒購作為一種常見的商業形式,必須掌握。如果您有其他會計問題,可以直接點擊在線小窗口詢問我們的Q & amp一個老師的建議。唐提供專業的會計信息。
如何確定設備的折舊年限
答:《關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和建筑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船舶、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十年;
(三)器具、工具、家具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交通工具為四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學樂佳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是國家標準,只要該部廢止,其規定就一直按此執行,現在還沒有廢止,所以2011年繼續按此執行。
什么是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中逐漸損耗并轉移到商品或費用中的價值,也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因使用固定資產而在使用壽命期間對固定資產共有部分的消耗。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是計提折舊的前提。
對審查期間所消耗的資本價值的貨幣估計。在國民收入賬戶中也稱為資本消耗補償。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折舊額。
以上詳細介紹了如何確定設備的折舊年限,什么是固定資產折舊。作為企業的會計,最好了解設備的折舊年限,以便對設備進行準確的折舊。折舊是設備費用的一種分攤。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不是很懂,請咨詢你的在線老師,可以給你更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