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會計實務——落后的計算方法,在會計行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下面就由幾個豆子來看看吧。
外部賬戶實務-逆向扣除法
外部會計實務-逆向扣除法
(一)、反向賬戶
1.計算利潤
利潤率=預警稅負/稅率
利潤=利潤率*收入
利潤總額=收入*稅負/稅率
2.地方稅推定
(1)增值稅=增值稅稅負*銷售收入
但有條件的話,最好按照申報表的要求來確定增值稅。公式為:增值稅=銷項稅-(進項稅-進項稅轉出)-免稅額。
因為稅負計算和公式計算有一定出入,很少完全一致,會導致地稅計算不準確。
(2)城建稅及附加=增值稅*(7 3)
(3)地方教育附加=增值稅*2(具體見各地稅率)
(4)堤圍費=銷售收入*稅率(具體標準見各地)
(5)個稅、房、車、地、印花稅據實計算。
(6)、稅金及附加=城建稅及地方教育附加、房屋、汽車、土、印花稅等。
(7)、營業外收支:據實反映,一般不需要人工安排。
3、計算廣義成本
(1)、使用公式
利潤=收入-廣義費用-稅費-營業外收支。
(2)、計算廣義成本
廣義費用=收入-利潤-稅費-營業外收入
(3)廣義成本的相互作用
廣義費用=營業成本期間費用
(二)費用安排
1.菜單
、意義
菜單,也叫拆單,就是從實際發生的業務中,按照國外賬戶的標準,挑出適合國外賬戶的單據。
(2)方法
1)基本上,內部賬戶中的大部分費用單據都應該在外部賬戶中列出,因此在費用估算中可以使用排除法。
2)不要走小規模項目的特價票,容易導致滯留票。
3)嚴格檢查發票的合規性,如備注是否正確。及時退回不符合項。
4)注意不需要發票的情況(見附件)。
5)非損益類(如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可以據實列支;
(3)不適合納入表外的文件
1)隱藏收入的成本(既沒有開具發票也沒有從公戶取得)也必須隱藏,不得結轉。同時,相關運費也必須隱瞞,不能收取。
2)不是不可避免、無法避免、無法取得發票的費用。
3)公司不支付的發票(水電費除外)。
4)個人應付發票。
5)個人消費發票。
6)、假發票、過期發票。
7)面額為100元的定額發票(見地方規定,有很多地方不認可)。
2.填寫賬單
、意義
補充訂單是指手頭成本低于預估成本,需要虛增,即補充訂單。由于材料成本可以暫估,因此,補充單據一般指虛增的費用發票。
(2)安排
補充訂單=回溯成本-菜單成本
(3)方法
既然是有目的的選擇,就要保證法案的合理性和條款的有效性。至于拿回哪些發票,可以先看看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明細項目,看看能不能找到這些項目的發票。
注意,不要總盯著辦公用品,這需要一個詳細的清單,不能用‘一批辦公用品’;不要總是拿飯票。作為業務招待費,是有限額的。稅前扣除限額為銷售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如果太多,那就是浪費。可以考慮在1月份報銷日期為12月份的額外飯票,以減輕明年的補單壓力。
(四)、注意事項
1)、盡量不要用特價票填單。
因為是充氣的,所以沒必要惹麻煩。不是說普通票沒有風險,只是相對來說,普通票的風險降到了最低。
2)千萬不要找黃牛。
票販子最終會被抓住或者成為逃跑企業,這是一個定時炸彈。你在找誰?一般來說,我們正在尋找小規模或自雇人士誰熟悉它和
另一方面,需要考慮會計和稅收之間的相關性。比如有所得稅限額的發票(飯票)全部退回,那么超標的部分就沒用了。
4)、考慮合理性
比如辦公費、辦公設備修理費、路橋費、汽油票、運費等。應該在合理范圍內。
5)會計匹配(證據鏈)
可能會有入庫、入庫、領用等會計數據或流程,也不只是孤獨的報銷。
3.選擇一個法案
如果選擇菜單后的成本已經大于后向抵扣的成本,也就是說費用發票很多,有些需要選擇下一期。但是要注意過年報銷的套路。
(3)、自檢的費用
1.業務或明細分類賬的余額
我們必須同時滿足‘四性’:常識性、合理性、合規性和關聯性。
2.勞動工資的相對穩定性
工資要逐月,一般變化率在5以下。除非發季度獎/年終獎/特別獎,或者大規模大刀闊斧的人事調整。
3.經常性項目的比率控制
一般采用同比率,變化率控制在30左右。同時,參考收入和成本的變化,變化的方向和幅度要盡可能一致。
請注意,它不是機械地理解為同步。
(四),成本和費用的互動調整
1.概況
一般先安排費用,再向后擠成本。
2.剩余費用
如果反推成本同比下降,考慮到往往是費用補(采購發票),建議挑出一些適合后期錄入的費用發票,以便反推確定成本金額。
3.費用發票很緊
如果成本同比下降,實在拿不到發票,可以擠壓成本。
但是一定要注意,如果成本的同比變化率異常,那么即使多交了所得稅,成本變化率也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千萬不要因為小虧而被金稅三期驚動!
4.我們必須關注去年同期的情況。
金稅三期有云計算警報。詳見附件:比率測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