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實習報告
九篇畢業實習報告合集
一、實習的目的
1.了解國家拉動內需政策下我國水利水電工程、農田水利工程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方針、政策和發展趨勢;
2.通過對三峽大壩、水電站、三峽展覽館的參觀,現場人員的講解和專家的講座,增強對水利水電工程的感性認識,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增長工程觀念,豐富生產知識,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親身感受所要做的工作,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今后的工作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3.熟悉水利樞紐的組成和總體布置,各種水工建筑物的功能,水電站的典型布置,建筑物的組成和運行管理;
4.了解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的基本步驟,加深對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和施工管理知識的理解,為畢業設計做準備。
二、實習要求
1.通過報告、實地參觀和講解,了解各類水利工程的組成和各部分的布置、施工方法,將所學知識與建筑物的設計特點、形式、布置合理性相結合;
2.了解和掌握水庫各部分的組成、形式和功能,以及各建筑物的形式選擇和特點;
3.通過參觀施工現場,與工程技術人員、專家交流,熟悉施工工藝、施工方法、項目管理、工程監理等方面的知識,并對其合理性做出自己的判斷;
4.了解水利工程建設的一般流程和工程設計報告的主要流程,了解新技術、新方法在三峽工程中的應用。
三、實習計劃
1.日程安排:本次野外實習為期一周,3月9日動員會,3月10日至3月16日實習,其中11日至13日主要流程為上午聽專家講座,下午參觀壩區或展館。14日至15日實地考察三峽庫區。
2.實踐方法:聽取專題匯報、現場參觀、聽取專家和技術人員講解、現場閱讀資料、現場參觀施工現場、討論考察、實踐報告等。
第四,實習
總結三峽工程的實踐過程,將報告整理成以下幾個方面:
(一)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概況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于中國湖北省宜昌縣三斗坪,長江三峽西陵峽,距下游宜昌市約40公里。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的綜合利用效益,是治理開發長江的骨干工程。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論證,對重慶至宜昌河段的壩段、壩址、正常蓄水位、一次開發和二次開發、分期開發進行了比較,最終選擇了“一次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壩頂高程185m,正常水位175m,初始運行水位156m
這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m3,可將下游荊江河段防洪標準提高至百年一遇。萬一發生千年一遇以上的大洪水,借助中游的分蓄洪工程,可以避免毀滅性的洪水。水電站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保證出力499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6.8億千瓦小時.向華中、華東、川東供電。配備雙線五級連續船閘,年單向通過能力5000萬噸,萬噸船隊可達重慶
斷層規模不大,巖石膠結較好。花崗巖體風化層分為全風化帶、強風化帶、弱風化帶和微風化帶。兩岸山區風化殼(包括總風化殼、強風化殼和弱風化殼)厚度較大,可達20 ~ 40m,河漫灘地區相對較薄。一般主河床無風化層或風化層厚度較小。庫區及壩區地殼穩定,地震基本烈度6度,建筑物設防7度。水庫建成后,可能發生的水庫誘發地震估計最高震級為5.5級。庫岸整體穩定狀況良好。
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00萬km2,多年平均徑流量4510億m3,多年平均輸沙量5.3億t,正常水位175m時,庫容393億m3,防洪限制水位145m時,相應庫容171.5m3,防洪庫容221.5億m3。枯水期低水位155米,庫容228億立方米,調節庫容165億立方米。主要建筑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百萬年一遇洪水按10校核。對應的洪峰流量分別為9.88萬m3/s和12.43萬m3/s,對應的水位分別為175m和180.4m(庫容450億m3)。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效益顯著,包括防洪、發電、航運、南水北調、漁業、旅游等綜合效益。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投資、技術、移民、生態、水質、人文景觀等等。然而,迄今為止的項目現實表明,這些問題是可以妥善解決的。
(2)樞紐布置和水工建筑物
1.樞紐布置從左至右為雙線五級連續船閘、升船機左非溢流壩段、升船機、臨時船閘、左非溢流壩段、左廠房壩段和左廠房、導流壩段、泄洪壩段、縱向圍堰壩段、右廠房壩段和右廠房壩段、右廠房非溢流壩段。壩軸線總長度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