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分錄做不出來怎么辦?來看看這篇文章吧!你可以在5分鐘內學會它
會計分錄一直是很多會計人員的痛點,尤其是會計新人,往往覺得除了死記硬背別無選擇。這種學習分錄的方法最后的結果是,到了具體的會計實務時,還是無所適從。
一兩塊表對會計師來說就是一切。
從簡之路,要有一種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思維方式。
這里有一個方法供你參考。這種方法可以稱之為層級法,就是把復雜會計的外衣一層一層的去掉。最后你會發現,會計這么簡單,我也能輕松成為一名會計。
先開一樓。
會計就是兩張表,一張資產負債表,一張損益表。這兩張表告訴你會計的六要素是什么,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如下圖:
會計六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成本、利潤。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收入-成本=利潤。
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會計要素的外在表現,兩個等式是會計要素的內在邏輯關系。這是所有會計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先了解它。
再打開二樓。
僅以資產為例。資產一般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
再打開三樓。
僅以流動資產為例。流動資產一般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和其他應收款。
最后是四樓。
僅以貨幣基金為例。貨幣資金一般分為現金、銀行存款等。
這四個層次反映了會計要素的結構、會計要素的內在邏輯關系以及會計科目所反映的具體經濟業務。你得一層一層去理解,理解了一層,再往下一層。明白了這些,就基本可以掌握會計科目的應用了。至于借貸方式,只是一種象征。
會計就是兩張表,一張資產負債表,一張損益表。當你真正理解了這句話,你就學會了。
簡大道。
我們應該有一種簡化復雜問題的思維方式。
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搞清楚什么是規律,就要搞清楚內在的邏輯關系。
會計科目復雜。但其實是會計六要素。會計科目反映的經濟業務實際上包含在六大要素中,只是會計分類更細。
如上圖所示,我們可以將會計要素以樹形結構列出,這樣學習起來更直觀有效。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有大局觀,不要只為了學科而學習。
圖解:
收到風險資金100萬,銀行存款支付。
慣例:
借:銀行存款100萬。
貸款:實收資本100萬。
如果你這樣理解:
借:資產——流動資產——銀行存款100萬。
貸款:股本——實收資本100萬。
這不是很好理解嗎?
第二,不要迷信借貸法。
不要迷信借貸法。借貸法只是一個象征。有貸必有貸,貸必等額。只是小兒科而已。
關于貸款法有一點需要提醒。即允許多借多貸。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熟悉會計科目的基礎上,在登記會計科目時,首先要了解科目的性質,是什么樣的會計要素。
資產類別,成本類別,借方增加,貸方減少。余額等于上期余額加上借方金額減去貸方金額。
負債、權益、收入和利潤,貸方增加,借方減少。余額等于上期余額加上貸方金額減去借方金額。
熟記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樹形結構圖。
很多同學喜歡死記硬背,所以在這里我建議你死記硬背。死記硬背兩塊表和一張圖,背得滾瓜爛熟。不僅要用心學,還要用心學它的結構。重復,結構!結構!結構!最終達到熟練使用的程度。
最后提醒大家,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任何好的方法如果不與實踐掛鉤,都達不到學習的效果和目的。在校學生,如果想學會計,最好聯系一家企業,按照會計慣例學習,肯定事半功倍。
|會計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