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末,企業需要將本月應交增值稅從“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轉入“未交增值稅”科目。借方為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即轉出未交增值稅);貸方為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2.到月末,企業需要將本月已繳納的增值稅從“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轉入“未交增值稅”科目。借方為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出借人為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即轉出多繳增值稅);
3.到月末,企業轉讓不動產、提供不動產租賃服務、提供施工服務、按照一般納稅人規定提前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按現行增值稅制度應預繳的其他增值稅,由“應交稅費-預繳增值稅”科目轉入“應交稅費-未繳增值稅”科目。借方為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出借人是應交稅費——預繳增值稅。企業支付上月應繳納而當月未繳納的增值稅:借方為應交稅金——未繳納的增值稅;貸款人是銀行存款。
以上就是如何轉出未繳增值稅會計分錄。
1.生產性增值稅:是指在征收增值稅的情況下,只能扣除非固定資產的部分生產要素,不允許扣除固定資產價值中形成的稅收。這種增值稅的對象是國民生產總值,所以叫生產型增值稅;
2.收入型增值稅:是指在征收增值稅的情況下,只能扣除固定資產折舊中包含的稅,沒有折舊的部分不能計入扣除項目金額。這種增值稅通常以國民收入為征收對象,所以稱為收入型增值稅;
3.消費型增值稅:是指經常包含在固定資產價值中的各項稅費,允許在征收增值稅時一次性扣除。這樣,對于整個社會來說,生產要素就不在納稅范圍之內。這種增值稅的征稅對象只相當于社會消費資料的價值,所以一般稱為消費型增值稅。
1.扣繳義務人不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不僅包括個人,還包括自然人類型的公司。增值稅的納稅人是在市場銷售和進口貨物中產生應納稅額的部門和個人;
2.適用稅率不同:個人所得稅稅率分為綜合所得稅率、經營所得稅率和其他所得稅率。增值稅分為稅率和征收率。增值稅的稅率分別為13、9、6、0,適用于一般納稅人,3、5適用于小規模納稅人。
3.計稅依據不同: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收到的金額,即應納稅額,是納稅人取得的全部收入扣除成本和損失后的余額。增值稅的計稅依據是營業額,即應稅銷售額;
4.稅種不同: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一個是流轉稅,一個是所得稅,這是兩個不同的稅種。
本文主要寫如何將未繳納增值稅的會計分錄轉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