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正常經營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會發生一定的折舊。那么,具體什么是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的折舊額怎么進行核算呢?
什么是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經營管理或者出租等原因而持有的,并且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具有一定價值的非貨幣性資產。具體包括:房屋,建筑物,機械,機器,運輸用工具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設備,工具等。
固定資產是企業生產經營用的主要資產,也可以說是企業的勞動手段。
從財務會計的角度看,固定資產一般被劃分為幾大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及不需用固定資產等。
固定資產折舊額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固定資產折舊指:固定資產在使用壽命內,按照一定的方法將固定資產的折舊額進行系統地分攤。
核算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
1. 年限平均法
2. 工作量法
3. 年數總和法
4. 雙倍余額遞減法
其中,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是一般折舊方法,而 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又稱為加速折舊法。
加速折舊法,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前期提取的折舊額較多,后期提取的較少。這樣,固定資產的價值在使用年限內可以盡早得到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