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實行登記制度,納入中央國家機關會計證管理系統管理,與會計證年檢相結合。會計人員接受培訓情況,包括培訓內容、培訓時間等,由培訓單位填寫《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證明》,經國管局審核確認后,加蓋繼續教育印章,記入會計證管理檔案。
高、中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不少于68小時,其中接受培訓時間每年累計不少于30小時;初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不少于72小時,其中接受培訓時間每年累計不少于35小時。
繼續教育機制缺乏活力,缺乏有機組合和高效運行,主要表現在:
1、激勵專業技術人員學習的各項政策不配套,學習與個人利益尚未掛鉤,學與不學區別不大,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主動求學的自覺性。
2、繼續教育的培訓實體習慣于按指令、等政策、要經費,缺乏壓力和動力,自主辦學的體制和機制尚未形成,學校辦學的自主性不強。
3、企業經營者對市場的緊迫感不強,對人才需求的壓力不大,表現為企業對繼續教育態度冷漠,開展繼續教育積極性不高。
內蒙古會計信息采集審核要20天左右。由于各地會計人員信息采集工作量大,情況復雜,進展不均衡,影響了工作進度。為滿足會計人員的需要,經研究決定會計人員信息集中采集時間延長。
所有會計人員必須參加信息采集,只有完成信息采集工作的會計人員才能參加年度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登錄《內蒙古自治區會計人員信息管理系統》辦理會計相關事務。
查詢會計繼續教育記錄,可以直接登錄本省的會計繼續教育平臺,在平臺上輸入自己的身份證號和密碼就可以查詢。
2021年初級會計由于疫情的原因,報名時間延遲到12月才進行,很多第一次報考新考生可能不太懂,信息采集到底是什么?會影響報考嗎?今天青藤小編就來為大家解答。
信息采集指的是:當地財政廳等相關機關采集持證人員的信息,包括學歷、職稱、行業、單位、部門、年齡、性別、照片等基本信息。一般需要自行在網上申報,交給財政部提交數據。
自從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取消后,會計人員的認定不再是以是否持有從業資格證為依據。會計人員的信息都需建檔入庫,以信息庫是否存在會計人員信息為標準進行會計人員的管理和服務。
而通常需要進行會計人員信息采集的人員包括兩類:
一類是在本地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另一類是不從事會計工作但持有會計證的本地人員。這兩類統稱為“采集對象”。那么,既不從事會計工作,也不持有會計證的人員,就統稱為“非采集對象”。通常來講,非采集對象無需進行會計人員信息采集。
那么還會有考生問,如果是會計人員,需要做信息采集嗎?
從今年陜西、山西等地發布的通知,只要打算報考2021年初級會計考試,就需要進行信息采集。
所以小伙伴一定要密切關注當地官網發布的通知,是否需要進行信息采集?何時進行信息采集?這些都很重要。
如果沒有按要求進行信息采集工作,不僅會影響會計職稱考試,今后還會影響會計繼續教育等相關會計事務的辦理。所以需要進行信息采集的小伙伴抓緊了!千萬不要影響到初級會計職稱報名哦!
1、從取得會計證的第二年起,持證人員需要每年進行繼續教育,現已統一改成網絡繼續教育,在網上報名、聽課后,視為完成本年度繼續教育,學習結果記錄到財政廳網站即可。網上報名:登陸各省市財政廳會計處/會計管理系統網站,點擊“繼續教育”網上報名。2、報名填寫:選擇年份:以前年度已完成的,選擇“當前年度報名”;以往年度沒有完成繼續教育的,選擇“以前年度補報”,補課學習后才能學習下一年度課程;輸入身份證號、會計證號,密碼為會計證號后六位。繳費成功、登陸網校學習:繳費成功后,有一個“檢驗繳費”的按鈕,點擊查詢到自己的報名序號。3、如何學習:網校聽課開始后,認真聽課,每10分鐘彈出一道題與學員互動,選擇正確答案后提交,課程繼續,否則課程停止、計時停止。累計聽完8學時必修課、16學時選修課,并且參加繼續教育考試合格的,視為完成繼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