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如何確定非應稅收入
公司如何確定非應稅收入?納稅人獲得非應稅收入有什么好處?這是驅動公司選擇適用政策的起點。基本的理解是,不征稅的收入不征稅,并且該公司包括在損益表中。除外,但與此相關的任何相應支出都不能在稅前扣除。因此,總的來說,納稅人的利息是資金的使用價值,而不是在獲得收益時就計入收益,而支出則是逐步支付的。因此,稅收資金將首先被占用。基于此,我們選擇的原因是確定非應稅收入。每個人都熟悉免稅收入和免稅收入。可以扣除與免稅收入相對應的費用,例如股息和股息免稅收入,這不影響已發生的投資費用的扣除,國債利息收入的免稅不影響資本支出的成本兩者之間的區別。那么,公司如何確定非應稅收入?財稅[2011] 70號[1]規定了非應稅收入的三個條件:企業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以及其他部門應取得的(重要)財政資金。總收入如果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將其視為非應稅收入并從總收入中扣除:(1)企業可以提供指定資金的資金使用單據;(2)財務部門或其他分配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資金有特殊的資金管理措施或有特定的管理要求;(3)企業單獨核算資金和資金產生的支出。
國家稅務總局2012年第15號公告[2]進一步明確,企業取得的非應稅所得,應當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處理企業所得稅的通知》的規定執行。 《關于專門用途財政資金的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以下簡稱“通知”)。未能按照《通知》進行管理的,將其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計入公司應稅所得,并依法繳納公司所得稅。看到這一點,我們知道非應稅收入必須有三件事。前兩個由撥款部門提供,后者是公司會計的要求。據估計,他人提供的錢也具有名義上的目的。 “給予”,因此在通常情況下,您可以針對特定目的進行“討論”,但有時人們會把資金管理方法和撥款文件放在一起。只要有明確說明,就不必簽發兩個文件。確保滿足條件。但是,目前,在稅收征收和管理中,無需說明需要采取什么程序才能確定非應稅收入。它是納稅人自己的判斷,稅收調整數據的計算以及年度結算和結算。作為非應稅收入的積極因素分析:如果公司搬到開發區,開發區將看到未來的稅收來源不小,因此將撥出1億元用于實地建設。如果您不滿足非應稅收入的條件,則必須支付1億元中的25%的所得稅(假設稅率是25%),但是諸如折舊之類的支出是未來的事情,而不是費用-有效,所以現在我不想支付如果您外出,將來不會扣除任何折舊費用,至少這筆資金的價值非常大。
請注意,這只是傳統的思維方式,即存錢的問題,但并非總是如此。我們將在接下來的章節中繼續討論它。享受非應稅收入的待遇有哪些限制?稅法對非應稅收入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與非應稅收入相對應的支出,不能在稅前扣除。第二是如果非應稅收入在獲得后不能在60個月內用完,則需要將其計入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由非應稅收入構成的支出。對于由支出構成的資產,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已計提的折舊和攤銷。企業將符合財稅[2011] 70號文第1條規定的條件的財政資金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處理后,五年內(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也未歸還部門或其他分配的資金在獲得資金的第六年中,應將政府部門的一部分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應扣除應納稅所得額中包括的財政資金支出。






- 5分鐘前學員提問:學會計的基本條件和學歷要求?
- 8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培訓班要多少錢一般要學多久
- 9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實操培訓班大概多少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