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區別
內部控制審計是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并披露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非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的主要缺陷;財務報表審計是檢查財務報表是否符合所有主要方面。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準備并發布審計意見。盡管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有許多共同點,但財務報表審計是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重點是審計“結果”,而內部控制審計是為了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報表質量。審核著重于審核的“過程”。審計意見的對象不同,這使得兩者之間有所不同,例如:
(一)了解和測試內部控制的目的不同
在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中,兩個注冊會計師都需要了解與審計相關的內部控制,并且都可能涉及測試相關內部控制操作的有效性,但是兩者的目的是不同的。 CPA理解并測試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以識別,評估和應對重大錯誤陳述的風險,并基于此確定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并獲取和驗證財務報表是否符合所有主要方面。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相關的審計證據以支持財務報表上發表的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在內部控制審計中理解并測試內部控制,以表達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審計意見。
(二)測試內部控制操作有效性的不同范圍要求
在財務報表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可以選擇采用實質性計劃或綜合計劃,以評估所確定水平上重大錯報的風險。如果采用實質性計劃,則注冊會計師無需測試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如果采用了全面計劃,則注冊會計師將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結合使用,因此需要測試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31號-重大錯報風險評估辦法》的有關規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注冊會計師應當設計并實施控制措施。有效執行相關控制措施以獲取足夠和適當的審核證據:
(1)當在確定的水平上評估重大錯誤陳述的風險時,預期的控制操作是有效的(也就是說,CPA在確定控制對象的性質,時間和范圍時打算依靠控制操作的有效性實質性程序);
(2)僅執行實質性程序不能提供充分和適當的審核證據。
換句話說,如果不存在上述兩個條件,則注冊會計師可能不會對某些甚至所有決定進行內部控制運作有效性的測試。
在內部控制審計中,注冊會計師應獲得有關所有重要賬目的控制設計和操作的有效性以及提出的每項相關決定的審計證據,以便對內部控制的整體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
(三)內部控制測試期的要求不同
首先,在財務報表的審計中,鑒于在確定的評估水平存在重大錯報的風險,如果注冊會計師選擇全面的計劃,則有必要獲取審計證據以證明內部控制正在運行在整個計劃的信托期內有效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如果在基準日對注冊會計師就內部控制運作的有效性發表意見,則僅需在內部審計機構內部獲取有關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審計證據即可。在基準日期之前有足夠長的時間段(可能比整個審計周期短)。
第二,盡管注冊會計師可以在連續審核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考慮他們在以前的審計中學到的知識和測試的內容,但是注冊會計師不得使用第1231號標準-應對重大錯誤陳述風險的應對措施。本標準第14條中提到的“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對照測試”方法應在每次年度審核中進行測試。 (除了在特定條件下用于控制自動化應用程序的采用基線的比較策略之外。)
(四)對控制缺陷的不同評估和溝通要求
在內部控制審計中,注冊會計師應評估識別出的內部控制缺陷是否構成一般缺陷,重要缺陷或重大缺陷。在財務報表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必須確定已識別出的內部控制缺陷本身或與其他缺陷一起構成值得關注的內部控制缺陷。
相應地,兩者的通信要求是不同的。在財務報表審計中:
1。注冊會計師應及時將值得注意的內部控制缺陷通知管理團隊。可以根據注冊會計師考慮治理團隊履行監督職責的需要來確定發送書面溝通文件的時間(對于上市實體,管理團隊可能需要批準從注冊會計師那里收到溝通文件。在財務報表之前;對于其他實體,注冊會計師可以在以后發送書面溝通文件,但必須滿足完成最終審計文件的備案要求。






- 5分鐘前學員提問:學會計的基本條件和學歷要求?
- 8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培訓班要多少錢一般要學多久
- 9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實操培訓班大概多少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