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率與毛利率之間的關系
銷售毛利率是通過從公司當前的銷售收入中減去銷售成本以獲得銷售毛利潤,然后除以當前的銷售收入而得出的,這反映了公司的銷售指標之一盈利能力;增值稅率是公司當期的價格。增值稅除以當前應稅銷售收入。例如,如果公司商品的購買成本為80萬元,銷售價格為100萬元,則商品的毛利率為20%。如果對商品征收17%的增值稅,無論其他扣減因素如何,增值稅率為3.4%,則可以看出銷售毛利率和稅收負擔率在理論上是緊密相關的。目前,一些稅務機關將毛利率和增值稅負擔率的變化視為重要的稅收風險警告。但是,實際上,許多增值稅稅率與毛利率有所不同。下面,將簡要分析影響增值稅率與毛利率的偏差的因素。
因素1:庫存增加或減少。計算毛利率時的銷售成本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計算,主要是收入與成本之比,而增值稅計算中的應交稅額則為銷項稅額減去實際稅額。當期取得減稅額后,當期未必一定要出售當期已抵扣進項稅額對應的商品,從而導致增值稅率偏離了當期的毛利率。銷售。例如,一個商業企業的當前銷售收入為100萬元,銷售成本為80萬元,實際購買為90萬元,期末存貨增加了10萬元。如果對商品征收17%的增值稅,無論其他扣減因素如何,公司當前的銷售毛利率為20%,而增值稅的稅率為1.7%。因此,在分析增值稅稅率時,應注意庫存變化的影響。如上例所示,考慮到與庫存增加10萬元相對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00元,已扣除公司當前的實際增值稅1.7%。理論稅率仍為3.4%。假設上述商業企業在下期購買商品7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00萬元,銷售成本80萬元,期末無庫存,且不考慮其他扣減因素,則當期期間應繳納增值稅5.10000元,增值稅率5.為1%,毛利率仍為20%。稅率提高的原因是本期銷售初始庫存10萬元。考慮到目前減少的10萬元存貨,將其恢復至理論稅率3.4%。在分析當前增值稅率時,我們應嘗試消除庫存變化的影響。如果期末存貨大于期初存貨,則將期末存貨對應的進項稅額大于期初存貨的進項稅額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增值稅分析。如果期末存貨少于期初存貨,則從當期增值稅中扣除期末存貨與對應于期初存貨的進項稅額之間的差額。
在分析中,我們通常依靠公司資產負債表的庫存數據進行分析,但由于公司類型和會計核算的差異,我們必須對與庫存相對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進行深入分析,例如一家公司資產負債表在期初反映了100萬元的庫存,在期末反映了100萬元的庫存,但是對應于庫存的輸入增值稅金額可能已更改。期初與庫存相對應的進項稅額可以為17萬元,期末庫存可以為臨時性。如果估計存貨沒有對應的進項稅額,則期末對應于存貨的進項稅額為0。在實際分析中,應根據期初和期末存貨明細計算相應的進項稅,但在計算時,應注意分析每個庫存的價值構成和相應的進項稅情況。例如,一家水泥公司的煙煤庫存為300萬元。 ,會計中的煙煤價值包括煤炭的購買價格和運輸及雜項費用,而煙煤購買價格的進項稅率為17%,而貨運的進項稅率為7%,因此不能直接相乘300萬元按17計算。 %用作煙煤的進項稅;另一個例子是公司生產的產品的價值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成本。直接材料應根據每種材料對應??的進項稅計算。直接人工沒有進項稅,并且比較了制造成本。復雜的是,維修成本可能需要進項稅,而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則要扣除一次,在此不予考慮。簡而言之,在考慮期初和期末與庫存相對應的進項稅時,估算應盡可能接近實際進項稅,以使分析更具說服力。
因素二:固定資產扣除。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國的增值稅由生產改為消費,可以扣除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進項稅一次,但在計算毛利率時,生產設備的價值為已折舊如果成本分期轉移,則增值稅率將與毛利率不同。由于固定資產扣除額具有數量大,發生次數少的特點,因此在分析增值稅負擔率時,可以對當期實際扣除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進行分類分析。






- 5分鐘前學員提問:學會計的基本條件和學歷要求?
- 8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培訓班要多少錢一般要學多久
- 9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實操培訓班大概多少錢
